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来了! 2025年冰雪产业总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10月28日,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是全国完成的排名前列个省级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在10月28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副省长阿东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春达、吉林省文旅厅副厅长金振林、吉林省体育局副局长刘成亮也对现场记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吉林省为什么要编制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吉林冰雪产业发展。
吉林省具有发展冰雪产业的独特优势。
北京冬奥会将推动吉林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2020年7月视察吉林时再次强调“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加快发展”。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产业是一个大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特别是吉林省指明了一条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
吉林省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世界三大粉雪基地,降雪期长、雪量丰沛,尤其是大长白山地区山岭绵延、湖泽密布、粉雪静风,具备国际级雪场深度开发潜力。目前,吉林省已经建成46个滑雪场,雪道总数347条,雪道总长度298公里,雪道总面积1032公顷(居全国之排名前列位)。其中,“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万达长白山”三个大型滑雪度假区,接待床位数量、缆车数量、雪道总面积和每年雪季滑雪人次,均位列全国前三。吉林省冰雪产业特别是冰雪旅游位居全国排名前列梯队前列,形成了“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看吉林”的市场认可度。
有数据显示,举办冬奥会越多的国家,其滑雪人次越多,冰雪旅游吸引力越强。后冬奥时代,中国将进入冰雪产业黄金发展时期,冰雪经济将会爆发式增长。在这个时期编制规划,正是抓住了北京冬奥会前的窗口期,抓住了全球冰雪产业重心进一步东移的趋势,更是瞄准了后冬奥时代冰雪经济飞跃式发展黄金机遇期,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推动冰雪经济在更大范围合作,形成“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广阔市场空间。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对此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了规划编制工作,他明确指出“冰雪产业是吉林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先导性产业”。吉林省省长韩俊专门部署,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向全国政协提出重点议案。吉林省文旅厅会同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工信厅、吉林省体育局等部门历时一年编制完成。
《规划》确定的宏伟蓝图是什么?
——到2025年,全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总规模达到2500亿,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
——到2035年,冰雪产业消费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向价值链的中高端靠拢,国际产业合作深化,成为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共6章29节。该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阐明未来一段时期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构建“一心、三廊、两区、三组团、两环线、多点支撑”冰雪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冰雪产业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及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创新构建综合保障体系,探索将“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规划》明确出吉林冰雪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中国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通过构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模式,推进气候资源统筹开发,助力东北振兴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承担引领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重任,走出一条在国内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寒地冰雪经济成功发展之路。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承载区。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筹办和备训、备赛工作。加快建设大型滑雪度假综合体、群众性冰雪运动场馆等设施,使其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推进全民参与冰雪运动,普及青少年冰雪运动,扩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运动培训、文化体验一体化发展,申办国内、国际冰雪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
——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中国特色,推动冰雪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冰雪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冰雪景观独特、产品服务优质、冰雪风情浓郁的高品质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打造国际冰雪旅游消费中心。
——中国冰雪文化品牌高地。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吉林省传统冰雪文化,丰富“新中国滑雪运动起源地”等文化内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冰雪故事。聚焦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演艺、冰雪传媒等文化输出渠道,打造影视动漫、旅游演艺等冰雪文艺作品,形成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冰雪文化品牌。名片。深度开发冰雪文创产品和特色商品。
——冰雪装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坚持技术创新,推动冰雪装备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和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冰雪场地设施、个人运动器材等冰雪装备产业,开展冰雪运动智能训练系统研究。推动冰雪装备加快进入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促进国产冰雪装备规模化应用,解决冰雪产业链条短、消费低及冰雪装备品种少、体量小的问题,加快扩大产业规模。
——冰雪配套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聚焦冰雪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冰雪消费升级需要,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建设冰雪特色商贸体系,发展冰雪会展经济,举办高级冰雪产业博览会和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加快冰雪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冰雪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构建冰雪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服务保障体系。
——中国寒地特色产业集聚区。依托气候寒冷优势,建设我国北方地区数据存储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国家寒地检验检测中心,支持建立开放式寒地机动车检验测试基地,拓展新能源汽车试验、车辆行驶和轮胎测试、车辆维修保养、油料保障供应等业务。推动寒地农产品生产与冰雪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地域标识特点的寒地产品品牌。
吉林省如何构筑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规划》提出要构建更加有机、协调的“4+X”产业体系。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核心,以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冰雪商贸、冰雪金融、冰雪交通等为支撑。其中4个核心产业的关系是:以冰雪旅游为“总牵引”,以冰雪运动为“重要推动力”,以冰雪文化“铸魂”,以冰雪装备“强体”。
——在冰雪旅游方面。将打造国际冰雪旅游消费中心,坚持高质量、集约化发展,推动全省滑雪场“控量提质”,加快新建或提升一批滑雪度假综合体、冰雪小镇,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的滑雪度假综合体和四季旅游目的地,提升中小型滑雪场发展水平,培育1-2家接待量超100万人次、5家超50万人次、10家超20万人次的滑雪场,发展更多冬季综合性康养项目、冰主题文旅项目、冰雪乡村旅游点等。到2025年,冬季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2亿,冰雪文化旅游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
——在冰雪运动方面。将引进更多国际冰雪赛事,打造本土冰雪赛事品牌,促进冰雪运动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提高冰雪赛事场地场馆建设水平,发展多样化群众体育运动,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冰雪运动从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型。到2025年,全省冰雪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40亿,滑雪场数量达到100座。打造一批国际国内冰雪赛事品牌和专业队伍。到2035年,全省实现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全国先进,成为高级冰雪运动高地。
——在冰雪文化方面。将推进冰雪丝路文化核心区建设,挖掘冰雪文化价值。,打造系列冰雪文化主题IP,讲好吉林省冰雪故事。提升冰雪节庆品牌和文艺作品影响力,提高省内冰雪商品品牌价值,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冰雪文化市场主体,打造3-5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冰雪文化艺术作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传播和弘扬冰雪文化。实现全省重点滑雪度假区冰雪演艺项目全覆盖、重点景区“冰雪商品店”全覆盖。
——在冰雪装备方面。将加快推动重型冰雪装备、轻型冰雪器材与智能型装备协同发展,不断促进冰雪装备本土化,积极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核心技术,打造东北亚冰雪装备制造业高地。到2025年,初步构建全省冰雪装备产业体系。到2035年,冰雪企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产业链供应链。
吉林省发展冰雪产业如何实现区内外联动?
——深化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建设中国寒地冰雪经济协同发展区。目前,吉林省正会同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编制《东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我们考虑要实现东北区域中跨省区冰雪旅游合作,共同打造东北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承办申办重大国际性冰雪赛事,培育东北原创冰雪赛事品牌。我们还将共同开展东北冰雪文化挖掘和提升工程,夯实中国冰雪文化自信的底蕴和根基。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目前,我们正在全力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打造特色民宿集群、“非遗”村落、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精品点和精品线路,我们将积极推进“冰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创建高级冰雪特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及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近两年,我们与北京市、天津市、北京冬奥组委签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将冰雪合作作为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构建“京张吉”冰雪圈,打造产业联盟,依托“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京张吉”体育文化旅游圈。
——建设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今年3月,吉林新疆两省(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创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目前正在推进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总体规划》编制。我们将共同建设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打造“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承载区,培育有影响力、代表性的冰雪文化品牌,推动冰雪装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冰雪配套服务业繁荣发展。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深化国际冰雪合作,推进冰雪丝路建设。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吉林通过冰雪运动打造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吉林省在促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
目前,吉林省政府已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冰雪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冰雪产业发展。
排名前列,加强组织实施。
第二,打造营商环境。
第三,落实支持政策。
第四,保障用地需求。
第五,促进大众消费。
第六,注重人才培养。
第七,加大宣传展示。
《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
一是冰雪竞技运动水平要有显著提升:至2025年,冰雪运动全面布局,争取实现冬奥会7大项15分项109小项全覆盖;至2035年,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全国先进,实现由冰雪体育强省向高级冰雪运动高地转变,冰雪运动优势项目整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且具备在冬奥会及重大国际赛事上争金夺银的实力。
二是大众冰雪运动全面普及:至2025年,在全社会营造积极支持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和冬奥会后期全民冰雪运动的浓厚氛围。全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过1000万;至2035年,实现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1500万;
三是冰雪场地设施实现高质量发展:至2025年,各类滑雪场数量达到100座、室内滑冰馆20座,至2035年,各类滑雪场数量达到120座,室内滑冰馆30座,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推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吉林省采取哪些措施?
——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铁路方面,推进敦白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年底前开通运营。加快沈白高铁建设,2025年底前竣工通车。争取将敦化至牡丹江高铁列入国家铁路发展“十四五”规划,尽早启动项目前期。
公路方面,加快建设长春都市圈环线和抵边高速公路,提质升级重点区域国省干线,打造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实现县(市)全覆盖,基本形成“五纵四射三横两环”高速网络。
机场方面,加快推进长春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迁建延吉机场前期工作,启动新建四平机场预可研审批,加快推动和龙等一批通用机场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一主多辅”机场群。
——谋划实施一批冰雪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充分发挥全省95个项目中心作用,做好规划、谋划、辅导,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园区、重大平台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成效。鼓励地方政府用好专项债券,支持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省预算内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支持冰雪旅游特色小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龙湾、防川、望天鹅等重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服务能力。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凝聚产业发展动力。
近年来,吉林省发改委牵头制定出台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吉林省冰雪项目和冰雪旅游场所价格政策》以及《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冰雪全产业链体系建设,降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场所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价格,加快推进冰雪旅游业复苏。
如何构建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吉林冰雪产业将构建“一心、三廊、两区、两环线、多节点”的产业空间。
一是“一心引领”。打造长春国际冰雪高端服务业中心。
二是“三廊协作”。紧紧依托现在已经形成的京哈高速高铁为轴心的东北中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以珲乌高速为轴心的沿中蒙俄通道走廊、以沈白高铁和鹤大高速为轴心的东北东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
三是“两区带动”。长吉都市圈、大长白山地区两大集聚区,带动通梅冰雪融合发展区和西部以查干湖、嫩江湾为核心的冰产业经济中心已经初见雏形。
四是“两环线串联”。构建长通白延吉长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构建长松大白通长冰雪休闲旅游大环线。把整个冰雪产业的节点、业态串联起来。
五是“多点支撑”。打造一些重点产品、重要业态,利用重点产品来带动和引领产业发展。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